青岛中能薪资结构引热议
近日,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球员薪资明细在网络意外流出,引发球迷广泛讨论。这份数据显示,主力球员月薪普遍在1.5-3万元区间,与中超动辄百万年薪形成鲜明对比,真实反映了中甲联赛的薪资水平。
薪资体系的三层分化
- 核心球员层:3-5名球队灵魂人物,享受俱乐部顶薪(税前约3.5万/月)
- 主力轮换层:8-10名常规首发,薪资集中在1.8-2.5万区间
- 替补球员层:年轻球员或边缘球员,月薪不足1.2万
"中甲俱乐部普遍采用'低底薪+高奖金'模式,球员实际收入与战绩直接挂钩。"——足球评论员张强
薪资背后的行业困境
据知情人士透露,青岛中能2023赛季总薪资预算约1200万,仅为中超保级球队的1/10。俱乐部财务总监王磊表示:"我们严格遵循中国足协的财务约定指标,薪资支出控制在营收的60%以内。"
职位 | 平均月薪(元) |
---|---|
主教练 | 45,000 |
队长 | 32,000 |
青训球员 | 8,000 |
值得注意的是,球员实际到手工资需扣除五险一金及个人所得税,部分年轻球员税后收入甚至低于普通白领。这种薪资水平导致不少球员在休赛期需要兼职维持生计。
行业对比与未来展望
对比K联赛二级联赛(平均月薪约5万元)和J2联赛(约8万元),中甲薪资明显偏低。体育产业专家李雯认为:"这种薪资体系既制约了联赛水平提升,也造成了优秀青训球员的持续流失。"
随着中国足协推行俱乐部中性名政策和财务监管,青岛中能等俱乐部正在探索青训造血+商业开发的新模式,或许能为球员待遇改善找到突破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