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牧区少年到国际赛场
斯日古愣的名字在蒙古语中意为“雄鹰”,而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摔跤运动员,正用他的实力诠释着这个名字的分量。出生于牧民家庭的他,从小就在马背和草原上练就了惊人的爆发力与耐力。12岁那年,一场牧区那达慕大会的摔跤比赛,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。
“第一次被摔倒在沙地上时,我就知道这是我一辈子要征服的运动。”——斯日古愣回忆道。
钢铁般的训练日常
每天清晨4点,当草原还笼罩在黑暗中,斯日古愣就已经开始了他雷打不动的训练:20公里负重跑、500次抱摔练习、甚至用绳索拖动卡车轮胎……他的教练巴特尔说:“他训练时像头饥饿的狼,沙地里的汗水能浇灌出一片绿洲。”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方式,让他在2018年世界摔跤锦标赛上一战成名,以“连环背摔”技术击败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夫,成为首位获得古典式摔跤金牌的中国运动员。
世界杯上的高光时刻
2022年摔跤世界杯成为斯日古愣的封神之战。在1/4决赛中,面对伊朗名将哈桑·亚兹丹尼,他在0:4落后的绝境下,最后15秒使出独创的“草原旋风转”——以腰为轴凌空翻转270度完成绝杀。现场解说员激动到破音:“这简直是把蒙古族的骑马套杆技术融进了摔跤!”最终他带领中国队历史性夺得团体银牌,个人更获评“最佳技术奖”。
- ▶ 国际赛事37连胜纪录保持者
- ▶ 独创5个命名技术动作
- ▶ 平均每场制胜时间2分48秒
摔跤之外的草原情怀
如今已成为国际巨星的斯日古愣,每年夏季仍会回到锡林郭勒盟的牧区,带着自制的小型摔跤垫教孩子们基本功。他成立的“雄鹰基金”已资助23个草原少年走上专业道路。“摔跤是我们的根,”他抚摸着胸前那枚磨得发亮的狼牙项链说,“就像草原上的风,永远带着祖先的呼啸。”